看着不那么大众,家里人至今还庆幸没买到一个让人脸盲的车子,至少得让人看出来这是款朗逸。而且这款朗逸是DesignFromChina的,想想也有点小自豪呢!
是自主品牌,而且是热销的车型,75万辆的保有量对车辆后续的维修、保养带来诸多方便;车子的油耗低全程高速4.8升,宗合油耗6升以内,这与本人的驾驶习惯有关。
一是隔音,尤其是随着时间流逝,它的隔音水平已经越来越不适合高速巡航了,胎噪风噪内饰共振弥漫整个车厢,要不是我儿子每次出去旅游都戴着耳塞,估计每次都会在想谁不能睡的疲劳中度过……(我暂时用着我儿子的账号,回头我会自己注册一个的,嘻嘻!)二是后门,我上网查了一下,后门开关的问题好像还是通病,才开了两年左右,,后门把手就有点拉不动,又过了一段时间,后门的把手的阻尼感消失了,轻轻一拉到头,本应开门的时候,还要往外使劲推一下,对于老年人来讲甚是不便。4S也没有解决此问题,现在只好凑合着用吧。
车子的坐垫太小,尤其是后排,长途行驶很累,新款的也不咋地!建议:上海大众不要以牺牲后座的舒适度来创造更大的车内空间。发动机倾斜的安装在引擎室,不踏实。车门的外把手不耐用,内开关拉线下雪时容易结冰导致拉线断裂。
原创程度比现款高多了,至少有大众味儿,但不会像韩国美女一样,一个模子出来的那样,就连我那喜欢汽车设计的儿子看到这辆车,都忍不住去琢磨车侧的腰线(有可能是瞎琢磨)。下一辆可能换CC,别的不说,看着就很漂亮。
车子设计的比较薄、中庸,但符合国人的审美观,新款虽说漂亮但尾部的设计不协调,希望自主合资品牌不要一味的追求家族式前脸而放弃自己的设计个性。
内饰的布局仍然是市面上流行的“三阶式”(我儿子生捏出来的一个名字),但看起来比帕萨特,速腾什么的就活泼一些,个人喜欢那钢琴漆的装饰和圆形的出风口,不会显得沉闷,但又不会像桃木饰板那样陈旧。
尚可吧,家里人都不是特别高,对空间的要求也不大,但要着重说一下后备箱,最近进行了油改气,个人还很喜欢钓鱼,所以对后备箱加了个气罐后的空间没少担心,最后结局圆满,我还能烧着气去钓鱼,空间影响不大,完全还能装下不少装备。至于丧失了座椅4/6分折的功能,个人表示不在意这个问题,又不是企业主,没必要拉那么多的货。
一般吧,幸亏买个手动挡,周围开朗逸AT的都羡慕开MT的快感,至少还是自己掌控动力呢。如果以高转速换挡的模式行驶后半段的推背感就不行了,主要是功率不高。自打改了气,动力的疲态更是雪上加霜,爬坡都不敢升挡了,本来扭矩就不是很大。
个人对操控没什么需求,我曾在封闭场地激烈了一把,感觉方向比起亲戚的05年的POLO还要软一些,路感倒是还行;悬挂的支撑尚可,但苦于结构原因,后排的舒适性比前排要略差。
转向比较轻,指向清晰,高速稳定,本人曾跑出过180公里/小时的车速,油门踏板还有余量,估计能冲到190公里的时速。
改气之前曾开过4.5L,还是在甘肃跑高速时开出来的,现在改了气,烧油主要为动力或是撑到加气站,所以很少看油耗了,但烧气的效率也不低,从费县一路到日照,一罐气刚刚好,快到加气站的时候才自动切到烧油模式。
座椅本身的舒适性还不错,由于家用定位,在激烈驾驶时侧向几乎无支撑,头枕稍硬,在后排睡觉时老是头滚到一边撞到侧面玻璃,因此不得不买了几个小抱枕。在那种大型颠簸时,生硬的路感基本被坐垫给柔和了,但没有很好的过滤。说到坐垫,就像很多媒体所说的,后排坐垫短使舒适性有所下降。毕竟家里“大长腿”也不少,坐进去大腿前1/3半段空落落的,坐久了真心不是很好受。
就像我儿子说的:“买大众车,就意味着抛弃了高性价比,如果冲着性价比,那还不如买韩系车或自主品牌”。配置一般,好歹算得上亮点的是TPMS胎压监测(没用过)以及天窗。但我用车的思维很简单,遇见高端车可能反而有点手忙脚乱,高科技的东西太多开不了,用起来越简单越好。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出去开车用GPS的,都是副驾驶帮忙使用。